民族文化+现代农业+旅游融合——彩色稻田

  在2021年8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三家村中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月30日上午,记者跟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保山”采访团的步伐,来到了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见证总书记到访一年多来村子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记者正在采访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底石”

  “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改革开放以前中寨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14年,民宗部门给予30万元启动资金,中寨开始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等2200余万元项目资金,进一步完成了“三化”工程,建设了司莫拉礼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室等。自此,中寨不仅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难题,还从“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3A级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寨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将中寨广场上两个亭子分别命名为“感恩亭”“思源亭”,引导中寨群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强化思想意识,握紧民族团结进步“指挥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寨以激发佤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感恩意识为“指挥棒”,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首先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清楚认识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实施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由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光荣脱贫户等“乡村主播”为主体的宣讲小分队牵头开设司莫拉民族文化讲堂,各族群众聚在一起聊“大变化、新未来”。第二步:开设厨艺、茶艺、电工、种养殖等各类免费培训,提升中寨各族群众的职业素养,促进各民族经济、技艺上的“大交流、大融合”。第三步:组建佤族歌舞文艺队,与其他民族文艺队共同唱响各民族感恩党、感恩祖国、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正能量”。

司莫拉村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

  抓好乡村治理,用活民族团结进步“助推器”

  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家的村庄大家管、大家的家园大家建、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围绕“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主题,成立中寨自管组,积极探索“美丽公约”“三员三长制”“最美庭院”评比等做法,推广“1+1+N”的农村末梢治理模式,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加之,引入“爱心脱贫超市”激励机制,构建“组组行动、户户参与、人人有责”的农村治理新格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为载体,探索服务群众的“最后200米服务圈”等治理模式,形成多元化乡村治理体系,以群众自治、自管来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营造团结进步的良好风气。

  做好疫情防控,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保护网”

  总书记的“司莫拉之行”,让中寨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佤族村迅速扬名大江南北,一个新兴的网红打卡点悄然兴起。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寨各民族共商共管,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群众优势,采取“党员+群众”“干部+大学生”等多种方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机制,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真正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中寨充分发挥自管组、司莫拉新时代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好重点人员追踪、外来人员健康监测、关卡入口卫生检疫等工作,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充分利用“大喇叭”、广播、流动音箱等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坚决做到把人管住、把房子管住、把重要场所管住、把车管住,真正筑牢“幸福司莫拉”民族村的防疫屏障。

各族群众正在载歌载舞

  重规划引领,绘制民族团结进步“新蓝图”

  围绕“司莫拉佤族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目标,以“民族文化示范村”为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思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以清水乡总体规划、三家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支撑,树立“大中寨司莫拉”的理念,整合“机场、热海、佤寨、古村、茶山”等资源优势,做实“强产业、美环境、兴文化、优治理、保民生”等工作,真正把“大中寨司莫拉”建成一个集乡村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民族风情体验、“司莫拉经验”示范学习及研学、干部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今日民族》供稿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QQ:211544606 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