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证实发布了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影像科汪建华教授牵头制定的车载CT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相关的两项团体标准。

据汪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实际在用的各类车载CT约400台左右。车载CT集精准筛查、远程诊断和轻影像服务于一身的优势,通常应用于军事保障、抢险救灾、特勤、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慢病筛查等场景中。车载CT因具有灵活移动及部署高效的优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在武汉新冠疫情最严峻的阶段,城市方舱医院等紧急医疗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它忙碌的身影。在抗疫三年中,车载CT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和认可。随着疫情防控任务的转变,如何保障其全天候、安全、正常运行,如何确保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发挥其应有的应急医疗功能成为临床及影像装备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规范,严重制约了其临床推广应用。

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托,汪建华教授组织全国从事大型影像装备研发和临床影像诊疗领域的30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两部标准。在标准起草过程中,专家们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临床应用经验,历经2年广泛调研、反复测试验证和深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标准。作为一种新型CT设备,车载 CT机动性强,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执行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两项标准为临床医技人员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尤其是重大传染性疫情期间防止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图像质量控制方法。

据起草专家组中日医院马国林教授指出,该团体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填补空白。作为一种新型CT设备,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本次发布的两项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满足了临床对于车载CT应用标准化的需求,为相关医疗单位、影像装备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依据。其次,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两项标准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临床应用经验,有助于规范车载CT临床应用,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第三、可操作性强。两项标准规定的指标和条款清晰明确,经过反复临床测试和验证,相关医疗单位、影像装备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易于掌握,有利于标准的贯彻和执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宝芬教授表示,制定标准是专业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杠杆。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后续将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实施,帮助企业和临床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

影像装备行业的专家们认为,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规范大型影像装备行业秩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车载CT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车载CT团体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其临床应用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附图:

图2  《车载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临床质量控制要求》

图3  《车载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应用要求》

图4 汪建华教授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宣贯评审会上发言

图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宣贯评审会顺利召开(合影)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QQ:211544606 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